在甘肃省华亭市有一座千年古镇,旧称“安口窑”,现名“安口镇”,有“陇东重镇”和“小上海”之美誉,为甘肃四大古镇之一。历史上,这里陶土、坩坭、煤炭资源丰富,历朝历代广开窑口,全国各地逃荒避乱的陶瓷艺人常来此安家立口,陶瓷产品名扬西北。
这仅仅代表了昨天的辉煌与成就。如今,小镇似乎没有了哪种繁华与实力。
也许,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宏观政策调控给了小镇这样的命运吧。但今天,“他”又逢喜事——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花落安口。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如此大好机遇,安口镇该如何改革、如何创新呢?笔者有五点建议:
——给足政策,让镇政府有政策谋事。推动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首先要打破思维定势,推陈出新,出台系列吸引眼球、切实可行的新政策。比如: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应出台招商引资、税费减免、服务代办、企业基金、融资担保、产品推介等政策措施,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做得大、行得远;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出台有关财政扶持、土地出让、投资融资、产业园区发展等相关政策,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金融服务方面,应确保所有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全进驻,大幅降低信贷门槛、优化信贷流程、加大信贷额度,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最大限度金融保险服务。总之,应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争取最大限度出台一整套科学完善的政策措施,为镇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给足权力,让镇政府有权管事。此次安口镇改革,在市、镇两级部门充分调研基础上,综合考虑承接能力,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成熟一批、下放一批”的原则,确定赋予安口镇政府119项县(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可有效解决镇政府在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投资、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等领域出现的管理难题。但从镇政府职能和日常工作来看,该管的事和要管的事太多,可又无依据的法律法规,导致镇政府什么也管不好、管不了,又不得不管。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镇政府县(市)级管理权限下放力度,实现能放尽放、应放尽放,给镇政府充分赋权,不断增强镇政府的办事能力,彻底解决“车大马小”、“责大权小”、“看到管不到”等权责不符的现实问题。
——给足资金,让镇政府有钱办事。财力不足,必将举步维艰。作为试点,必须创新现有财政管理模式。应支持镇政府培植财源,镇域内国有资产收益及镇域开发建设储备土地所产生的土地出让金,除按政策提取各项基金外,全部返还安口镇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议省、市两级财政每年分别列支5000万元、3000万元,以解决安口镇发展资金缺口。应加大资金奖励力度,积极鼓励安口镇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资金,对落地实施的项目和争取到的资金,华亭市委、市政府可按照一定比例予以奖励。
——给足人才,让镇政府有人干事。华亭市委、市政府应加大对本科以上高新人才引进力度,新考录人员更多的向安口镇倾斜安排,将优秀大学毕业生安排在镇政府和村(社区),为镇村两级补充新鲜“血液”,激发发展活力。组织人社部门应加大干部上下交流和横向交流力度,将年龄大、贡献大的干部交流到市直单位或城郊乡镇,让市直单位有理想、有能力、有活力的年轻干部到安口镇工作,使其能力得到锻炼。应加大选派挂职力度,每年选派5-10名干部到周边市、县政府部门挂职锻炼,拓宽干部的视野和知识面,提升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
——减轻负担,让镇政府轻装上阵。有人这样形象的总结:“乡镇府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此次改革,应进一步明确镇政府职能,科学制定镇政府职权范围,让镇政府少管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把更多精力放在社会管理和民生事业发展上。明确镇政府与市直部门责任,将一些本应由市直职能部门完成的工作任务,从镇政府日常工作中剔除出来,建立协调机制,防止推诿扯皮,让镇政府轻装上阵,集中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要大力压减检查考核内容和频次,提高考核的精准度,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一票否决”,彻底减轻镇政府干部的应付感、疲倦感,给镇政府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应下力气清理和规范各种不合理的检查、评比、达标项目,减轻镇政府干部的思想负担,让镇政府干部能够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日常工作。
(华亭市委编办蒙志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