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委编办“四关联动”激活机构编制管理新动能
来源:敦煌市委编办 发布时间:2025-06-26
近年来,市委编办紧紧围绕机构编制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主线,创新构建“严把入口关、守好思想关、畅通出口关、重视流动关”全链条管理体系,持续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体制机制保障。
严把入口关,筑牢编制管理防线。市委编办坚持“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事项前置审核机制。在部门提出机构编制调整申请时,严格对照“三定”规定,深入分析职能履行情况、人员配置现状,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财政供养能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评估。对职能相近、职责交叉的机构,坚决杜绝重复设置;对超编单位的人员进编申请,一律从严审核,确保编制资源精准投向教育、卫生、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和民生急需岗位,从源头上防止编制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守好思想关,强化编制刚性约束。常态化开展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将《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等法规纳入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培训课程,组织全市领导干部和机构编制工作人员开展专题学习培训,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剖析等方式,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对机构编制工作严肃性、权威性的认识。同时,建立机构编制纪律监督预警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将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纳入巡察、审计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营造“编制就是法律”的浓厚氛围。
畅通出口关,提升编制使用效益。聚焦职能弱化、任务不饱和的单位和岗位,开展机构编制资源优化整合。对因职能调整、任务减少的部门,及时核减相应编制;对长期空编且无用人需求的单位,按程序收回闲置编制。同时,积极探索编制“减员回收”机制,对自然减员、退休、调出等人员空出的编制,优先调剂到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有效盘活存量编制资源,实现编制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重视流动关,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打破部门、行业、层级之间的编制壁垒,建立健全编制动态调整和人员合理流动机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工作重点和实际需求,在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灵活调配编制资源,推动编制资源向中心工作、基层一线倾斜。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开展人员交流,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在行业系统内合理流动,既保障了干部职工的职业发展需求,又促进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人才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