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委编办坚持“三调三强”聚力提效促发展
来源:金昌市委编办 发布时间:2023-12-21
“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金昌市委编办树立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鲜明导向,在服务大局、保障民生、创新管理上持续用力,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调“高”标准,在服务大局中强保障。增强向高的攀、跟强的比、与快的赛的意识,在服务发展大局中争先进位。一是持续深化改革强保障。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调整机构职能、理顺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稳步推进市、县(区)疾控体系改革、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国防动员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永昌工业园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甘肃永昌工业园区与河西堡镇“区政合一”运行模式,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带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协同推进市12345“接诉即办”改革,助力打造“金畅通”热线服务品牌,全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二是优化职能体系强保障。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规范全市42所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职数设置,全市建立并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校达100%。立足各项事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加强招商引资、职业教育、国家安全、扫黑除恶、法治督察、精神卫生服务、生态环境监测、不动产登记等领域的机构编制保障,构建运行更加顺畅高效的职能体系。三是统筹编制资源强保障。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盘活挖掘编制资源,管好用活事业单位周转编制,累计向教育卫生、“四强”行动和“2+4”现代化产业集群等领域精准投放周转编制372名。积极保障市直部门人才引进、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人员调配等编制需求404名,推动编制资源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坚持调“优”作风,在为民服务中强担当。强化为民惠民、实干担当的工作导向,着力强基层、惠民生、解难题。一是在保障基层民生上用心。为更好满足基层教育事业发展需求,设立金昌市第九小学,优化永昌县第三、第四、第五幼儿园机构设置,均衡县域内学龄前教育编制资源配置,推动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立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在全省首家设立金川区龙首新区托育服务中心,为0-3岁幼儿提供托育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对托育服务的刚性需求。二是在解决突出问题上用力。为有效缓解基层工作力量不足问题,坚持“应招尽招”和乡镇“空编即补,满编运行”的原则,优先满足乡镇用编进人需求,加强基层一线和重点行业领域编制保障力度,2023年向县区教育、卫生领域投放周转编制60名,审核招考用编199名。积极推动解决民生项目人员入编难题,协同组织、人社部门加强计划管理,289名项目人员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三是在帮办实事好事上用情。深入开展“结对关爱”行动,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关爱服务,开展交流走访80余人次,落实各项政策32人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帮办实事10件,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2500余元。组织党员干部到联系村、共建社区、包帮路段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文明交通劝导、文明养犬宣传等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能力不断提升。2023年市委编办党支部被评为市直机关“四强”标准化示范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坚持调“活”思路,在创新管理中强执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创新的思路举措、健全的制度机制推动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一是深入调研明实情。聚焦机构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围绕全市事业单位管理运行、职业教育改革、公立医院整合、乡镇(街道)执法改革等16项事项开展专项调研,在调研中寻思路、找办法,形成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情况、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运行、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试点工作研究、深化基层行政执法改革研究等调研成果6项,推动解决相关领域管理体制不顺、职能配置不优,编制保障不足等问题13项,为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决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健全制度夯基础。在机构编制资源统筹使用、科学管理方面探索新路径,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周转编制管理办法(试行)》《事业单位空编集中管理使用办法(试行)》,制定印发《金昌市机构编制工作规程(试行)》《市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机关内部管理,修订《财务管理办法》,制定《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健全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机制,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督促落实提效能。健全完善跟踪落实机制,围绕既定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制定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会议研究事项清单、纳入督查考核任务清单等“三张清单”,建立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历史沿革情况汇总台账》《议事协调机构台账》《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表》,实行实名制系统和手工台账相互比对、周转池编制单列管理的“2+1”管理模式,坚持工作例会制度,推动各科室(中心)照单履职,做到清单化管理、台账式调度、全周期推进,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促进工作质效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