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五项举措强化教育系统机构编制保障服务推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张掖市委编办 发布时间:2022-04-13
今年以来,针对教育领域编制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和配套政策不完善等痛点难点问题,张掖市坚持在发展上优先谋划、配置上优先满足、工作上优先保障,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教育系统编制调整使用的通知》,采取分级统筹教育系统编制、创新教育编制管理模式、统筹优化布局等措施,优化资源配置,规范编制使用,为推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保障。
分级统筹教育系统编制基数和教师资源,提升保障服务能力。落实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编制分配自主权,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机制。编制部门将省级核定下达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分解到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城乡区域人口流动、教育教学规模和教师队伍结构等情况统筹调整使用,调整情况报同级机构编制和财政部门备案。持续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教育部门建立城乡师资调配转移机制,实行“编随师调”,推动编制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及学段之间合理配置,着力解决市、县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不平衡的问题。
探索创新中小学编制管理使用模式,激发编制资源活力。根据省编委《关于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方式的实施意见》精神,探索创新中小学编制管理使用方式。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及因年龄、疾病等原因无法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实行备案制管理;对学校新进试用期内人员也实行备案制管理,经教学业务考核达标转正定级后进入基础编制;补充后勤辅助人员实行社会购买服务临时聘用,不占教师编制,腾退出的编制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免费师范生招聘等形式补充专业教师,形成“基础编制+备案(周转)编制+临时聘用”的“橄榄型”教师编制新模式。
统筹优化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结构布局,释放协同发展动力。逐步统一公办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高中等中小学机构建制和领导职数核定。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助推方式,优化城区幼儿园教育布局结构,营造市场发育的舒适环境,积极推动民办幼儿教育事业良好发展,缓解幼儿园教育师资编制供给压力。教育部门健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运行机制及制度,推动人员县域内合理流动。通过学区(乡镇)内走教等方式,支持教师跨校兼课、跨学段任教,着力解决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
实行教育领域定期会商联席会议制度,凝聚破解难题合力。组织、编制、教育、人社、财政、住建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建设、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研究制定备案制人员经费供给、岗位设置、选拔任用、职称评定、社会保险、同工同酬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办法。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对学前教育临聘教师、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地课后延时服务特色专业教师短缺及学校工勤、安保、教辅等人员不足问题,由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列出岗位清单,系统测算后核定数额,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
建立科学有效编制增减测算机制,提升规范管理效力。教育部门根据相关政策文件,认真落实师生比、班师比及各类附加编制测算的比例和要求,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额和备案制编制员额内,依据生源变化情况,适时测算调整各类学校编制。建立明确的政策导向和编制调整增减机制,对于因学校生源数量增加使班级个数增加且与学校硬件设施相符的,经测算后可相应核增编制;生源数量增加但受限于硬件设施条件无法增设班级而扩大班额的,不予核增编制,倒逼校额班额趋于合理。(供稿人 吴文泽 吴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