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以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促进办事便民化

来源:省编办审改处     发布时间:2018-11-14

 今年以来,平凉市围绕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以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促进办事便民化,推动群众和企业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实现政务服务“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

 一、持续简政放权,实现办事便民化

 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紧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截止目前,分9批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94项,减幅达66.8%,其中今年取消调整13项,减少3.5%,最大限度放权给企业和社会,有效地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

 规范办事事项。市县(区)机构编制部门和审改部门,从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角度出发,会同相关部门全面梳理面向群众和企业办事的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裁决、其他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在全省率先发布市县两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指导目录,发布市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1047项,县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1038项,做到了省市县三级同一事项、同一名称。

 规范服务指南。着眼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积极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认真落实“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工作规范,细化量化服务标准,逐事项编制加载服务指南,推进服务流程标准化,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全面消除审批服务中的模糊条款,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了清晰、明确、规范的办事指引,让群众和企业明明白白办事。

 二、落实集中办理,实现“只进一扇门”

 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通过将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向一个内设科室集中、部门审批科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向甘肃政务服务网集中,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到位、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加大职责人员整合力度,建立行政审批服务集中办理的运行机制,实现市区1887项办事事项集中办理、一站式服务。

 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功能。针对政务服务设施设备滞后、政务服务事项相对分散、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坚持“应进必进、分类布设,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整合共享、一网通办,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分中心,坚持市区联动,建成了1.6万平米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同城办事“只进一扇门”,营造了舒适、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三、优化服务方式,实现“最多跑一次”

 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着眼构建“一窗受理、联审联办、限时办结、便民代办”的“一站式”服务模式,科学合理设置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打破部门条块分割,由过去的“以单位设窗口”转变为现在的“以事项设窗口”,推动关联度高、服务功能相近的投资项目、市场准入、不动产登记等事项深度融合,有效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来回跑、多头跑、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

 开展便民帮办代办服务。开展创新性、多样化的便民服务,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专门的便民帮办窗口,提供打字、复印、扫描、上传等事项的免费服务和重大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全程代办服务,有效节约办理时间和办事成本。推行免费政务专递代办服务,进行统一取件、统一寄送,实现了让群众和企业“少跑快办”。

 减证便民助力“最多跑一次”。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加强互认共享,减少重复举证,全面清理“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无谓证明,取消各类证明事项465项。发布市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850项,县(区)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876项,分别占市、县(区)办事事项的81.2%84.4%,提前4个月完成省上要求的80%事项“最多跑一次”目标。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实现工商登记8.5个工作日办结,项目审批时间由300多个工作日压缩到161个工作日。

 四、信息技术支撑,实现办事智能化

 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按照“整合是原则、孤网是例外”的要求,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交换与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政务服务信息化。依托智慧政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以审批智能化、服务自助化、办事移动化为重点,把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平台、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结合起来,将办事事项载入甘肃政务服务网系统,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优化完善网上办事模块,以信息化手段,助力实现政务服务“马上办”。

                                              (编辑:董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