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最新图文

  • 尹弘在天水调研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 孙春兰在甘肃调研

  • 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召开调度会

  • 甘肃省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在兰举行

玉门市编办以电子编制管理证为抓手
把机构编制工作做实做强

来源:玉门市编办     发布时间:2017-11-17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巩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成效,根据省编办的统一部署,我办加强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将电子编制管理证推行作为新时期规范和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玉门机构编制管理行之有效的办法,为落实好机构编制管理各项职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善于发现机构编制管理的问题,谋划工作
    近年来,我市在人员编制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工作运行推进中我们感到,传统的“台帐式”、“纸质化”管理和运行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新常态下的工作需要,人员办理编制相关手续“跑断腿”“磨破嘴”的弊端体现得十分明显,急需现代化、电子化的编制管理方式来推进工作、提速增效。
    一是深挖学透电子编制管理证。2017年3月,我市被省编办确定为4个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之一,在新常态急需创新工作机制的形势下,深刻感觉到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就是为当下工作量身定做,但任务新、情况复杂及单位之间协调困难等问题在工作之初就较为明显。
    二是编制实名制管理仍需提速增效。今年以来,随着实名制工作的不断深入,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现行以“纸片化”为主的实名制管理模式的运行,使得实名制业务办理存在准确性不高、行政成本高、过程追溯难等问题,需要新模式新方法为实名制工作提速增效。
    三是电子编制管理证为人岗相适提供依据。用人单位在编制管理方面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职责不饱满存在“僵尸编制”、人岗不相适应存在技能发挥被动、行政资源浪费存在工作效率不高等现象,使机构编制管理和用人单位在人员变动和调配等相关问题上存在诸多难题。
    二、善于探索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做实工作
    为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大力推行电子编制管理证工作,我们从创新工作思路上下功夫,有的放矢,有增有减,科学调控机构编制数量,让数据“跑起来”,让干部“静下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务实、创新、推动工作上。
   (一)以电子编制管理证为抓手,推动机构编制管理精准化、标准化、程序化。一是公开、透明、合理,发挥好电子编制管理证基础性作用。电子编制管理证系统以“政务专网+电子编制管理证”为载体,形成了“单位网上申请、编办网上核准”的工作机制,改变了以往传统“纸片化”的实名制管理模式,实现了机构编制即时、动态、高效化管理。在通过电子编制管理证网上办理机构编制相关手续时,充分利用电子编制管理证具有的清晰信息记载功能、审核和办理过程可追溯以及便捷的动态管理作用,通过出入编管理权限的下沉,在减少编办工作业务量的同时,无形中将“超编单位只出不进,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缺编单位按需进人”的控编减编原则普及到各单位用人用编需求中,从而避免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等情况的出现。二是挖深、学透、弄懂,积极稳妥推进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我市被确定为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之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玉门市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玉门市机关事业单位推行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人员统一培训学习,对电子编制管理证系统操作进行了全面掌握。先后通过动员部署、数据核对、试点运行、问题反馈四个阶段,集中落实电子机构编制管理证推行工作。以前办理出入编手续、人事调动、信息变更、工资核拨,需要到编办、人社局、财政局三个单位“三处跑”,乡镇出入编还要城乡“两处跑”,现在只需要将资料提交到电子编制管理证上后,远程在线操作“零跑路”,就可以办结编制相关手续,极大的缩短了办事流程和审批时间,节约了行政成本,方便了机关干部。6月份以来,我市通过电子编制管理证系统办理出入编手续68件,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出入编管理模式。
   (二)以问题导向为突破口,肃清机构编制管理中机构冗杂、职责模糊的股室和岗位。一是建立完善台账,创新统计模式,推动机构编制管理的精准化。将机构设置、编制(领导职数)、实有人员有机结合起来汇编成《玉门市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手册》,实现机构设置与实有设置、编制核定与实有人员一一对应,改变了以往机构编制台账“只对数字不对人”的做法,并分发到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手中,确保各相关责任人准确掌握全市机构编制及人员情况,将人员编制的动态管理同步到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干部管理中,引导各部门以实名制管理为手段强化全市的干部人事管理。通过“政务专网+电子编制管理证”,依托“甘肃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和“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国旗库)”的线上线下管理系统,结合实名制登记表纸质档案和《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证》,形成“两个系统四张纸”的管理方式,切实提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精准化。二是建立协调机制,落实工作办法,推动机构编制管理程序化。为从根源上规范人员调配程序,我市建立健全人事编制协调会议机制,政府序列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调配一律经人事编制协调会议审议,编办、人社局依据《人事编制调配协调会议纪要》办理人员调动手续,从根源上规范了人员调配的程序。同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机构编制管理程序化,形成机构编制、人事调配、核拨工资相互配合和联合约束机制,堵塞了各种管理漏洞,有效解决了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吃“空饷”、混编混岗等问题。
   (三)线上线下同步管理,深化电子编制管理证管理,推动机构编制管理标准化。以“电子编制管理证”推行、权责清单建设、“一处跑、跑一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着力点,深挖电子编制管理证的效能潜力,确保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与承担的职责相匹配;通过线上申报,线下核减,自我市推行“政务专网+电子编制管理证”以来,共核减编制54名,把核减的编制用到“刀刃”上,用在关键处。今年我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一处跑、跑一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针对政府序列24个承担审批职能部门的内设机构,按照“撤二建一、撤一建一”或挂牌的形式成立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办公室、审批监督办公室、项目工作办公室。各部门根据调整后的内设机构设置及内设机构职责清单,进一步细化了部门职责事项,提高了行政效能。
    三、 善于运用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做强工作
    电子编制管理证作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及时掌握机构编制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今年以来,我市推行电子编制管理证不仅是对现行机构编制管理方式的一次变革,也是对各单位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一次普及。电子编制管理证运用信息化思维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使人员少跑腿”的理念,与我市提高行政效能,推行“一处跑、跑一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服务理念不谋而合,也是对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论述的具体实践。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立足发展县域经济,以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打造具有玉门特色的“政务专网+电子编制管理证”改革示范窗口为方向,不断深入优化编制资源配置,盘活机构编制资源,统筹提高机构编制行政效率,树立政府高效服务“风向标”。

分享到:

Copyright (C) 2014-2020 www.gsjgbz.gov.cn www.gsbb.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共甘肃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1000734号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编:73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