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最新图文

  • 尹弘在天水调研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 孙春兰在甘肃调研

  • 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召开调度会

  • 甘肃省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在兰举行

陇南市编办坚持改革创新周密安排部署
稳步推进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

来源:陇南市编办     发布时间:2017-11-15

 省编办将陇南市确定为全省电子编制管理证工作试点市州,这既是对陇南工作的重视和关心,也是对我们的信任和鼓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将试点工作作为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 
    一、试点背景
    2010年,全省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决策和政策措施,在市县机构编制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市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机构、编制与实有人员相对应的管理格局,机构编制工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有力推进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进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严控财政供养人员总量、领导职数和人员出入编管理等方面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确保了编制核准使用制度的全面落实,其基础性、前置性作用日益凸显。
    但是,实名制管理数据维护滞后、信息共享不充分、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也随之显现,尤其是纸质版机构编制管理证不能有效记录办理过程,不能及时与实名制管理系统同步变更机构编制及实有人员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成效的深化和提升。在此背景下,省编办决定开展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并开发了电子编制管理证系统。
    电子编制管理证的推行,是新时期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有利于规范办事程序、实现信息共享、加强部门联动,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混编混岗、底数不清、超编进人等问题,有利于进一步确立机构编制源头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巩固改革成果、遏制人员膨胀、减轻财政负担和提高行政效能,也为机构编制“大数据”建设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二、主要做法
    在省编办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市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共向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发放电子编制管理证158个,通过电子编制管理证办理编制使用核准等手续共751个,其中:编制使用核准76个,人员划转64个,入编65个,出编46个,核实修改信息500多人次、2000余条。主要做法有以下四点: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确保试点工作及时启动。我市被确定为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市州后,市上领导高度重视,在年初召开的机构编制工作会议上专门安排部署,市编办多次召开室务会议专题研究试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及时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单位领导主抓、分管领导牵头、业务科室负责的工作机制。二是认真学习、吃透政策。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了关于推行电子编制管理证的相关精神,做到人人领会精神,吃透政策。对相关科室进行了试点前业务培训,熟悉掌握业务办理流程。三是制定方案,明确任务。专题汇报市上相关领导,与组织、财政、人社部门多次进行协调沟通,于3月30日联合印发了《陇南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推行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行电子编制管理证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使用范围、内容程序、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及时启动了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
   (二)精心组织、强化培训,打好试点工作基础。方案下发后,我办积极筹备,于4月6日召开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动员暨业务培训会,158个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以及9县区编办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参加了培训。会上,对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省编办电子政务中心负责同志详细介绍了全省机构编制信息化工作建设历程,让参会单位进一步认识到使用电子编制管理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电子编制管理证开发工程师对电子编制管理证使用方法及流程进行了专业讲解。印制了《电子编制管理证使用指南》,便于各单位掌握电子编制管理证操作流程及使用方法,为市直单位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强化配合、各司其职,形成试点工作合力。电子编制管理证各项信息审核需要组织、编办、财政、人社和试点单位共同参与。为保证各个环节工作顺利推进,我办积极与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沟通,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调配合,及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电子编制管理证录入信息是否真实、准确,直接关系到试点工作成效。为此,我们主动与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衔接,对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实有人员信息、财政供养人员等情况进行了全面对照核实,共核对282个市直机关事业单位4984名在职人员的编制数、实有人员数和统发工资人数信息,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更新人员变动信息,确保电子编制管理证录入的信息真实准确。
   (四)加强指导、解决问题,有序推进试点工作。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推行过程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业务指导,把解决突出问题放在首位,保证机构编制业务办理由传统的纸质版向信息化管理顺利过渡。一是多措并举,加强指导。我们充分利用网站、QQ交流群等媒体资源上传电子编制管理证操作视频、常见问题解答等资料,并且定期不定期通过电话询问、QQ交流等方式指导各单位用电子编制管理证上报业务,使各单位进一步了解政策、熟悉操作,营造了良好的试点工作氛围。二是上下联动,解决问题。试点过程中,我们认真分析汇总,及时向省编办电子政务中心和电子编制管理证开发团队反馈电子编制管理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确保工作任务有效落实。对未掌握业务上报等操作流程的单位,采用“上门服务”和“请过来”的方式进行二次培训指导。对部分单位使用电子编制管理证上报业务不规范的,在退回的同时,耐心细致地进行解释和说明,既提高了工作质量,又确保了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三、几点体会
    通过开展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机构编制工作程序,夯实了信息化工作基础,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领导重视是保证。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是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重要延伸和补充,不但需要各单位的支持,更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3月底,试点工作启动后,省编办领导高度重视,省编办电子政务中心负责同志专程赴陇南对我市试点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市上相关领导多次听取试点工作汇报,在试点工作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正是在省市领导重视和关心下,试点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
   (二)基础扎实是前提。2010年以来,通过全面推行实名制管理工作和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工作,我市机构编制管理基础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我们在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下,以实名制管理数据为基础,积极配合组织、财政、人社部门,逐一核对机构编制、领导干部、实有人员和财政供养人员等数据,统一口径,推动信息共享。目前,市级实名制管理数据已与组织、财政实现共享,充分发挥了实名制管理数据基础作用。以上工作的开展,为试点工作顺利推行奠定了基础。
   (三)部门配合是关键。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相关业务涉及领导干部配备、人员信息变更、核对财政供养人数等具体工作,这些工作涉及到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仅靠机构编制部门很难完成任务,只有组织、机构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同审核把关,建立起有效的联动机制,才能确保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电子编制管理证相关工作,进一步巩固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成果,并配合省上开展好全面推行电子编制管理证工作,尤其加强我市县区的监督指导,为全面推行电子编制管理证工作提供保障。

分享到:

Copyright (C) 2014-2020 www.gsjgbz.gov.cn www.gsbb.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共甘肃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1000734号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编:730030